學校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四川省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IT產業和相關行業的需要,通過制定學校章程、“十三五"發展規劃,召開理事會、校長辦公室、黨政聯席會,確定了辦學定位、發展思路和階段目標。各級領導班子自覺肩負本科建設責任,始終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堅持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在建設特色鮮明的合格本科院校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辦學定位
學校秉承“教育創造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確立“精勤博學、學以致用”的校訓,明確“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國際合作”的辦學思路,并成為全校的堅定共識。
發展目標:建設有特色高水平IT應用技術大學
辦學類型:應用技術大學
辦學層次:本科教育為主,兼顧??平逃?,積極籌備碩士研究生教育。
學科專業:以工學為主,管理學、藝術學、文學、醫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
服務面向: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務于IT產業及相關行業。
培養目標: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校堅持內涵發展,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堅持I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個模式、四種做法、一種精神”的應用型大學辦學特色。
一個模式
TOPCARES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按照“朝什么方向教、教什么、誰來教、怎么教、用什么教、教得怎么樣”的思路,明確了由8個一級指標、34個二級指標、126個三級指標構成的人才培養“TOPCARES”能力指標體系,構建了4A柔性學習環境1,實施了TOPCARES“5進”工程2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通過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融合,實現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
四種做法
一是聚焦IT行業舉辦專業。學校依托東軟IT企業的特點,緊緊圍繞IT行業開設專業。開設有計算機類、信息管理與服務類、數字藝術類與外國語類以IT為主的專業群,充分體現辦學定位;二是產教融合。學校初步構建起與舉辦者及其合作伙伴、其他行業企業的協同育人生態系統,構建了治理結構層面、教學運行層面、各系與企業技術開發部門、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等各層級校企對接機制,初步形成了 “八協同”3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三是創新創業。學校針對雙創教育普遍存在的“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會不會、成不成”的問題,通過“意識普及、精神培育、能力提升、訓練實踐、創業孵化”的方式,堅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四是國際合作。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和國際合作,明確"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合作”的國際合作模式,與境外高校共建創新教育基地,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流動;在美國設立校區,為教師與學生的國際交流提供有利條件;開展全日制留學生教育。
一種精神
神韻源自東大,力量始于東軟。舉辦者東軟是源自東北大學創新型創業企業,東軟的創新DNA賦予了學校敢于創新的精神與品格。在危機時刻無所畏懼、勇于擔當,困難時刻自強不息、勇于奉獻。2008年的5·12地震,位于極重災區的東軟人不但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大學生異地復課,也最早實現了極重災區原址復課。這種“自強不息、勇于奉獻、敢于創新”的精神已經融入學校發展過程,正在激勵著師生不斷進取,推動學校不斷前行。
1 4A: Anytime、Anywhere、Anyway、Anycontent
2 5進:進培養目標、進大綱、進教材、進課堂、進項目。
3 八協同:協同確定培養目標、協同制(修)訂人才方案、協同設計課程、協同設計項目、協同開發教材、協同實施教學、協同指導實踐實訓、協同促進學生就業。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鎮東軟大道1號
郵編:611844
蜀ICP備12011972號-2
Copyright ? 2002-2022 成都東軟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